避免被榨乾,有效利他才能綠水長流~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三個方法打造知識體系
#二、給予者怎樣避免耗盡自身?
#三、企業內部競聘是好制度嗎?
@吃乾貨Review@
組織裡的「給予者」往往是最後的“人生贏家”,還會有很好的升遷機會。不過「無私型給予者」總是筋疲力竭,反而成為專案的瓶頸,造成整個團隊無法有效率地運作;只有學會成為「自我保護型給予者」,才能對組織產生最大貢獻,並且可以持續「給予者」的作為。
一、三個方法打造知識體系
方法一、建立聯繫: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繫,看到一個有用的知識,就去找到五個案例來解釋這個理論,這種深入思考的方法對於知識學習很有幫助。
方法二、構思用法:構思知識的多種用法,在學習新知識時,先想一下這個知識將來會怎麼用它?或者能幫我改進哪些行為?這樣在遇到問題時就能「自動觸發」關聯的知識。如果還是擔心重要的知識會忘記,那就看看這篇《學過的東西很快就忘了怎麼辦?》,了解什麼是「學習金字塔」。。
方法三、探索原因:嘗試去探索事物背後的原因,即使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背後有可能代表著深層的意義,訓練自己隨時能夠跳開框架,去探索背後的原因。
想要成為某個領域的知識達人,那就看看這篇《五招教你成為經濟學知識達人!》,來學會這五招:六經注我、慢讀經典、順藤摸瓜、自建體系、寫作。
二、給予者怎樣避免耗盡自身?
以 Take 和 Give 來看,組織裡的成員可以分為三類:自私的「索取者」、講求付出對等的「資源匹配者」、還有「給予者」;而「給予者」又可以分為「無私型給予」和「自我保護型給予」。對於組織貢獻最大的是「自我保護型給予者」,因為他們的給予行為效果顯著而且可以持續。
這裡順便推薦大家看一下《愛與支持別人;也讓別人愛與支持自己!》這篇文章提到的 Be A Giver 社會運動。
成為一個高效的給予者需要考慮底下這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幫忙應該怎麼幫?>
善用自己的長處,並且化被動為主動。依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主動幫助適合自己強項的事情,既可以激發自己的能力和樹立個人品牌,又可以避開幫到自己不擅長的事情。
<第二個問題、應該什麼時候幫忙?>
集中式時間管理,訂定一大塊可以協助他人工作的時間,比方說一週中的某一天。這樣可以兼顧自己的工作,也可以讓別人清楚你的資源分配,避免到最後兩頭空。
<第三個問題、到底應該幫誰?>
時間和資源有限,必須訓練自己避開自私且得寸進尺的人,適時停損並且慎重評估下次幫忙的方法,如果過程中對方不能設身處地為你著想,這些人下次也盡可能不再提供協助,讓自己的資源幫助更值得幫忙的對象。
以上這些自我保護是為了讓自己避免身疲力盡,使自己幫助別人的能力與熱忱可以永久持續。悲劇英雄都會早夭,這個社會需要更多願意助人的天使,天長地久比曾經擁有更為重要。
三、企業內部競聘是好制度嗎?
如果已經有理想人選了,就不要再做「內部競聘」的事,以避免「肯定一小片,打擊一大片」的後果發生。如果確定要使用「內部競聘」的話底下有三條建議。
第一條建議、定好遊戲規則:詳定競聘的資格和條件,了解競聘候選人才的職涯發展目標,並且做好人才離職準備和接任計劃。
第二條建議、做到心服口服:提高透明度和公平感,做到讓競聘者心服口服。如果可以的話適當安排讓第三方介入,避免出現營私舞弊的猜忌。
第三條建議、聚焦競聘目的:聚焦在競聘職務需求上的符合度,盡量避免在能力高低的比較上,計畫要安排到讓所有參與的競聘者都有收穫,讓他們感受到即使落選也能獲得成長。
我再提供一個多年前聽到的一個「內部競聘」模式,這是關於軟體開發的任務。比方說公司想研發一套產品,這時候找來多組競聘者或團隊參與,這個「內部競聘」的重點是在每個階段完成評比後,落選的那一方必須使用勝選的成果接下去開發,而階段勝選方有義務必須完全將研發細節交接給階段落選方,接著進行下一階段研發與評比,選出新的勝選代表。
這樣的好處可以促進團隊徹底的交流,最後也能迸發出很好的成果;缺點當然就是成本很高,而且曠日費時。
本文章同步發佈於:藍色小惡魔 - 知識速食:得到15min
- Jun 06 Tue 2017 21:33
每天得到15min:避免被榨乾,有效利他才能綠水長流~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