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在台灣會更容易成功?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共享單車的下一步?
#二、作家劉震雲的笨辦法?
#三、為什麼中國人越來越焦慮?
@吃乾貨Review@
在中國討論的是單車失竊,在台灣議論的是違規停車。共享單車在台灣成功或失敗不重要,重要的是共享單車的失敗不能讓台灣的人民素養和強國劃上等號!你們覺得呢?
一、共享單車的下一步?
在公民素養上:共享單車上街後,中國廠商每天討論的問題是 1,000 台單車上街後還剩下機台找得到;而台灣共享單車上街後,立馬就被抱怨單車佔滿人行道影響一般民眾停放其他單車的權利,因此先回收暫停營運。
在利益團體爭奪上:中國廠商面臨的是其他廠商惡意的競爭手段,比方說破壞單車、丟到河裡、掛在樹上或偷走它;在台灣就是找需要刷一下存在感的民意代表鬧一下而已。
當然我也懷疑台灣可能有些自行車出租業者會做出不理性的競爭手段,但這些都沒用的!與其花力氣在搞這些小手段,還不如快點聯合同業建立聯盟推出本土版的共享單車服務,這才是殺出一條血路的方法,不然等 oBike 規模化後我們就很難跟它競爭了!
二、作家劉震雲的笨辦法?
對於觀眾和導演的關係,馮小剛說:「觀眾是導演的對手。導演如何用自己最大的誠意和努力拍電影,這才叫尊重觀眾。要當成一個很不好對付的對手,要像尊重對手一樣尊重觀眾。」
我覺得著個觀念很好,不管是做產品還是寫作,我們必須把客戶和讀者視為不好對付的對手,並且尊重他們。面對對手,無疑的他們必然會發起挑戰,而當我們的對手發起挑戰時,要不選擇迎擊不然就是接受落敗。我們不能期待每次端出來的菜色,不論好壞所有的人都會默默地吞下去,肯定自認為再好的東西也會有人食不下嚥。這時我們應該檢討產品是不是如預期般被產出,如果不是應該會接受到很多挑戰,那就趕緊找到過程中的問題;如果產品如預期產出,那就想想產品的定位是否正確,挑選的對手是否適當。
冯小刚《一九四二:河南大饑荒》
(影片取自 YouTube 如遭刪除請見諒)
電影真真假假請參考 wiki 資訊,反正功過歷史在利益角逐價值消失後,總有一天會呈現出真實的平價,我覺得這部電影最大的價值是在讓我們了解戰爭的殘酷,希望世界不要再有戰爭!
三、為什麼中國人越來越焦慮?
閻雲翔教授「做人框架」的三個小人:代表慾望和直覺的個體(Inpidual)、代表反思能力的自我(Self)、代表社會的關係人(Person)。
第一個小人、代表慾望的個體:它不需要任何教育和刺激,它是對自我利益近乎本能的追求。
第二個小人、代表反思能力的自我:是一種反思性和倫理性的存在,會用價值規範作為衡量標準來看待自己和各種事物。自我具備反思能力,它會在我們的頭腦中跳出來,觀照其他小人。
第三個小人、代表社會的關係人:這個小人是基於社會生活發揮作用和採取行動的,它不斷地尋求社會認可。
閻雲翔教授分析中國社會說現在第一個小人正慢慢把第三個小人排擠出去,許多現在的中國人最在意的是「對得起自己」。台灣以前也經歷過“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年代,我相信這是人類成熟化的過程,漸漸地社會會再找尋到這三個小人的平衡點,當人們過度強調自我時發現傷害的比自己想像得還多時,第二個小人會帶著社會再跟第三個小人接觸,而更多的人會學會在尊重自己和關心別人之間取得平衡點:愛自己也不愧對身邊的人!
關於閻雲翔教授以下兩本著作:
#《禮物的流動:一個中國村庄中的互惠原則與社會網絡》:作者在黑龍江省一個農村生活了七年,並為撰寫本書又兩度回訪。通過參與觀察、深描等人類學方法,關注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禮物交換及其文化意義。閻雲翔在更新了傳統人類學關於該問題的經典解釋理論的同時,也揭示了中國傳統社會中「非制度化」的特點,並探討了農村社會的社會結構。(連結:點我到博客來購書)
#《私人生活的變革:一個中國村庄里的愛情、家庭與親密關系(19491999)》:本著作是以東北的下岬村為調查對象,分別從縱觀下岬村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變化、農村青年擇偶過程的變化、這一轉變過程的各種細節、家庭財產分割過程中三種相互關聯的習俗沿革以及在彩禮上體現出來的巨大變化等,討論了作為獨立個體的個人的出現與發展和國家在私人生活的轉型以及個人主體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連結:點我到博客來購書)
本文章同步發佈於:藍色小惡魔 - 知識速食:得到15min
- Jul 17 Mon 2017 18:50
每天得到15min:共享單車在台灣會更容易成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