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問了,宇宙無敵爛的問題:政府該做些什麼?
一、小農經濟為什麼漢代才形成?
這段得到我想主要是要告訴我們中國從商業社會轉變為農業社會的轉淚點,這樣去想回頭去聽就會比較順一點,先拋開小農經濟的定義。
這段得到中有提到「中國的小農經濟,不是我們說的那種自給自足的經濟,恰恰相反,只有在大莊園中,才會有各類農作物、各類手工作坊,才有可能自給自足,小農經濟是無法自給自足的。」,意思是拿小農經濟和自然經濟比較。
什麼是小農經濟(台灣word)?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生產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但小農經濟並不完全等同於自然經濟,自然經濟主要與商品經濟相對。
要理解小農經濟,就要順便知道自然經濟。自然經濟(Wiki),自然經濟也叫小農經濟,商品經濟的對立面,私有制經濟的一種表現。是一種不藉助貨幣, 直接交易的經濟形態。該種經濟形態占統治地位的持續時間涵蓋原始社會、封建社會以及早期的資本主義社會與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上面的紅字「自然經濟也叫小農經濟」和「小農經濟並不完全等同於自然經濟」,我覺得主要是在自給自足和是否對外交易的認知差異。
不過台灣好像把「小農」這個詞給玩爛了《農業的爛梗:「小農」》,所以就有一些標題用了「小農經濟」好像定義有點不太一樣,比方說《跳脫市場思維的小農經濟》、《小農經濟玩不下去?政府該做些什麼?》,不過小惡魔確實也很當個小農,至少養出足夠每天一家三口夠吃得新鮮青菜,只是...通常都是落得種菜養蟲的結果T^T,不過最近遇到好物,改天要來試玩看看 DebugHERE,當個都市快樂小農!
二、怎樣才能做好社群電商?
社群電商是未來十年的新興趨勢。但是,正面臨著六大難題:社群電商在供應鏈和商品特色上缺乏優勢、社群電商低估了電商的運營難度和投入成本、高估用戶轉化率和消費習慣、沒有將內容和電商業務整併運營、容易忽略站內流量的機會成本、忽略越小眾越容易成功的道理。
賣東西是要實打實地拼正品、拼價格、拼服務、拼物流。在商品的供應鏈上肯定是比不上巨頭們,而這些巨頭也發現社群這塊餅,紛紛也跑到社群經濟領域來分蛋糕,這對社群起家的社群電商來說,是一大打擊!
與其跟巨頭蠻幹,不如專注小眾經營,專心把內容做好,堅守社群的核心價值,並確保商品既獨特又有價值別地買不著,這才是社群起家的社群電商可行的成功路線。
三、未來五年消費升級趨勢?
我覺得「消費升級」是商場上隨時都應該分析和更新的課題,隨著時代改變消費的模式和交易成交的機會也會跟著改變,想要有成功的營銷,一定要搞懂正在發生的消費升級模式和未來的趨勢,這段得到太簡短了,這篇文章比較完整精彩《消費升級,你的品牌升級了嗎?》,文章中會告訴你品牌該如何升級,分別給了三個方法:
1. 內容升級:精品化、差異化、新審美化、擬人化;
2. 管道升級:處處皆管道、性價比優先、觀察其他品牌的管道、記住一個規律:「高投入高回報、低投入零回報、零投入有回報」;
3. 時機升級:緊密地結合你的戰略、巧妙借勢、評估先行。
小惡魔原本不懂這個規律「高投入高回報、低投入零回報、零投入有回報」,回想在搞網路行銷的時候,套上去之後我就明白了!突然間黯然淚下...
四、線下店必須把創新告知客戶!
在台灣過去我們大部分都是先有了實體店面站穩了腳步,然後跟著網路時代的潮流開始搞了電子商務,“順便”從線上撈點營收貼補家用。這這段得到告訴我們的事情,很多現在的電商可能是從虛擬的線上商店起家的,而如果要有線下的實體店面的話,應該把重點擺在提升品牌的好感度和價值,這樣的作法你同意嗎?
這段得到提供了四個具體的操作方法:
1. 線下實體店面選址的時候要考慮人潮;
2. 要呈現更好的生活方式的可行性;
3. 用線下實體店來強化品牌的情感體驗,同時植入品牌文化線索,進一步引發消費者的探索欲;
4. 店內服務不僅是導購,還要能刷新用戶的記憶結構。
@吃乾貨Review@
看到小農的困境我覺得,不管我們是跟了政府帶頭喊,還是聽了朋友的鼓吹,最終能夠成功的原因,一定是自己不斷的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期待喊口號的人扶持到最後,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所以當我們有困難的時候,最沒用的問題就是問:政府該做些什麼?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02-05: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