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正式更新版本的日期是在 11/8,不過每日獎勵的計算早就偷跑了兩天《Pokemon 寶可夢撿漏王GG惹~自己的道館自己打吧你!》,所以在更新前會看到抓到 Pokemon 神奇寶貝後的統計畫面多了個 "Bouns" 的經驗值獎勵 100 XP。
- Nov 15 Tue 2016 18:58
寶可夢活動:每日獎勵的第一個第七天:領頭七獎勵了嗎?
- Nov 15 Tue 2016 16:58
每天得到15min:在光棍節談第四次工業革命:真的很宅!
在光棍節談第四次工業革命:真的很宅!
一、新說:工業革命為何發生在英國?
這段得到講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利用水力及蒸汽的力量作為動力源。
- Nov 15 Tue 2016 16:58
每天得到15min:哆啦A夢在1985年就設計 MR 的應用產品,快拿去抄吧!
哆啦A夢在1985年就設計 MR 的應用產品,快拿去抄吧!
一、新書:哈佛中國史有啥不一樣的?
小惡魔對歷史很沒轍,所以聽完沒啥感覺XD...所以呼應一下得到最後說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歷史的實踐者,因此也是這些問題的回答者。」,所以把三個問題整理如下,有人可以回答或提供參考資料的,歡迎留言分享^^
- Nov 14 Mon 2016 16:58
每天得到15min:川普 Trump 是宇宙級網紅!
川普 Trump 是宇宙級網紅!
- Nov 14 Mon 2016 16:58
Puercoin 大陸創意無底線:普洱幣正式發行!
「普洱幣」是由“深圳普洱銀行茶業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數字虛擬貨幣,是將公司經過第三方信用評估出來的藏茶實物,作爲智能合約公信背書後的一個類金融的數字化產品。具備了互聯網金融的一般屬性,可以在現實生活中作爲消費支付結算工具使用,亦可以通過本系統交易平台的流通交易,實現溢價增值。
自普洱銀行產品上線以來,無論是代幣茶票還是國版中心流通的上市茶票,都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特別是上市茶票的連續漲停,讓沉寂已久的交易所平台再度出現了火爆搶購的盛景。而近日,普洱銀行又推出了一款普洱幣產品,它又會帶來哪些市場反響呢?
普洱幣是普洱銀行在茶本位構建網際網路金融體系的同時,以藏茶資產為本位的數字化貨幣,無論從貨幣的發行、流通還是消耗過程,都與普洱銀行的茶票經營息息相關,一方面複雜了數字貨幣區塊鏈的編碼體系,讓資產更為安全,另一方面數字貨幣本身與藏茶實物資產相對應,普洱銀行原發價值30億的藏茶為普洱幣做誠信背書,投資更為可靠。
其實早在普洱銀行出現在公眾視野之初,普洱幣就有所規劃,它的前身即是普洱銀行在合作網際網路金融平台發行的代幣茶票,代幣茶票本身具有年化8%的收益,最大的優勢是能夠兌換成為文交所平台的上市茶票,而且是上市茶票的打新票,由新票入市連續的十幾個漲停帶來的收益是非常高的,這也是代幣茶票為人們爭相追捧的原因。隨著代幣茶票能夠兌換的上市茶票種類增加,甚至能兌換成其他產品或跨界支付,代幣茶票的支付職能逐漸占據主動,此時就已經呈現了貨幣屬性,當普洱幣正式運營後,代幣茶票以1:1兌換成為普洱幣,從此退出市場。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finance/zyxajp.html
以茶做本位 「普洱幣」上月底發行
物聯網不斷發展,當物聯網和區塊鏈技術結合,有了以代幣形式出現的數據資產,這就是所謂智慧財產。近年來,尤其是比特幣(Bitcoin)出現後,數據貨幣頗為引人注目,不少機構在做智慧財產,甚至出現了以茶做本位的「普洱幣」。深圳普洱銀行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強表示,「普洱幣」上月底已正式發行。
香港文匯網報導,「普洱幣」是由「深圳普洱銀行茶業有限公司」研發的數據虛擬貨幣,有普洱銀行作普洱幣支付的基礎,希望未來能夠發揮生活繳費、充值話費、購買商品等支付功能等。
不少人仍然對比特幣及區塊鏈等新平台,存有很多問題和質疑,但隨著科技進步,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網路平台及網路貨幣就慢慢取代現有的系統了。
「普洱幣」由「深圳普洱銀行茶業公司」自主研發的數字虛擬貨幣,將公司經過第三方信用評估出來的藏茶實物,作為智慧合約公信背書後的一個類金融的數字化產品。具備了互聯網金融的一般屬性,可以在現實生活中作為消費支付結算工具使用,也可以通過系統交易平台的流通交易,實現溢價增值。
「普洱幣」的發行量和價值與普洱銀行存有的藏茶息息相關,即茶本位的數字化貨幣。無論從貨幣的發行、流通還是消耗過程,都與普洱銀行的茶票經營息息相關,一方面豐富了數字貨幣區塊鏈的編碼體系,讓資產更安全,另一方面數字貨幣本身與藏茶實物資產相對應,普洱銀行原發價值30億人民幣的藏茶為普洱幣作誠信背書。
隨著代幣茶票能夠兌換的上市茶票種類增加,甚至能兌換成其他產品或跨界支付,代幣茶票的支付職能逐漸占據主動,此時就已經呈現了貨幣屬性,當普洱幣正式運營後,代幣茶票以1:1兌換成為普洱幣,從此退出市場。
http://udn.com/news/story/7333/2099020
2017-02-05:0